最新資訊
羽毛球裝備:深入內部圖解球拍結構(一)
發布時間:2012-12-03
文、圖 天堂有羽
網友“溜達溜達”利用專業的研磨機械與近距攝影,深入拍框內部,在網絡上提供了球拍的多幅清晰解剖圖,展示了球拍的結構。由這些圖片,我們可以屏蔽任何產品宣傳中的噱頭,直接觀測到什么是真正的厚道做工,什么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我們也能直觀地感受到:真假品牌球拍之間、高端低端球拍之間最大的差距在哪里,球拍的核心科技又是怎樣的。
一、球拍的一次成型
一次成型的碳素球拍結構中,拍框與拍桿為同樣的材料。制作過程是:繞圈成框,修直成桿。
這是一張清晰的球拍制作過程中一次成型的解剖示意圖。
從山寨球拍的一次成型截面圖(尼龍吹風管成型)可以看出:無致密感,無結構補強,一次粗放成型。
而品牌球拍的一次成型,則有致密感,有明顯的補強,有多次雕琢的感覺。
二、二次成型球拍的T型頭截面分析
由于拍桿的平面彈性與軸向抗扭都要同時到達一定的指標,致使拍桿的生產門檻其實很高。因為從拍桿受力情況看,這兩種性能是“左右互搏”的,所以,中高端球拍的拍桿往往需要專門的材料,配合專門的技術與生產線來制造。而這種性能高度是一次成型技術所達不到的,二次成型技術才能予以解決。
二次成型的碳素球拍結構,都是先把拍桿做好,后期再跟拍框一起接合成型。這樣做的好處是分工明確。
有的球拍不帶內置T型頭,其二次成型截面為(此處為尼龍吹風管成型):
帶內置T型頭的二次成型截面為(此處為內熱成型技術):
帶其他強化技術的二次成型截面(有一字形金屬條強化,此處為尼龍吹風管成型):
三、碳素壁技術分析
碳素結構是球拍擊球力量得以傳導的力學主體,其結構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擊球的手感。在我們無法識別碳素材料、碳紗編織方法、樹脂膠水配方優劣的情況下,至少可以分析成型后的外觀,如:線條的流暢程度、碳素壁的厚度與均勻程度等。通過截面的分析,可以對球拍性能的優劣有更加直觀的了解。
高端品牌球拍的碳素壁截面(內熱膨脹成型,二次成型,有明顯OPP層):
低端劣質仿制球拍的碳素壁截面:
四、拍桿橫截面技術分析
品牌球拍拍桿的橫截面應該是這樣的:
從品牌球拍拍桿的橫截面圖可以看出,拍桿截面無“年輪”感,材料細膩,截面均勻,材料致密,壁厚標準(2mm),可目測OPP層。
稍微“厚道”一點的拍桿,碳素壁夠厚?!百|量不夠,數量來湊”。從截面圖看出,它不如品牌球拍的拍桿那么致密與均勻,但也能實現一定的出球性能與抗扭。只是手感沒那么容易達到既有彈性又干凈利落的程度,恐怕會有點“燒火棍”的生硬感。再有,球拍的整體重量分布會失衡,球拍重量很容易超標。
比較差的拍桿截面是這樣的:
1、碳素壁不均勻,無法實現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彈性的一致性,無法保證精確的手感。
2、碳素壁不致密。打一段時間后,材料容易產生剛性疲勞,手感會出現如拍桿變軟、出球速度變慢、擊球粘滯感變強、線路控制難度加大等現象。
3、碳壁之間有雜質,膠水的配方與成型的控制存在一定的問題。
以上兩個截面圖的共性問題是:不管是壁厚的還是壁薄的,在成型過程中,碳紗的層與層之間沒有搓緊在一起,膠水的質量與配方也有問題,成型過程中的熱力控制與壓力控制估計也是不過關的,因而導致碳紗層與層之間的粘合控制不好,材料明顯松散,造成先天性的力學結構強度不足。
據臺灣的球拍拍桿專業制造商說,拍桿生產是一個“良心產業”。因為拍桿生產出來后,其性能好與壞很難直觀判斷,只能在球拍使用一段時間后才知分曉。這種體驗相對滯后的特點,讓拍桿的生產與銷售不可避免地帶有“一錘子買賣”的味道。
文章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優個網刪除,謝謝!
您可以在蘋果的app store或者小米、華為、應用寶等各大安卓市場搜索“優個運動”APP,即可下載最新版本的優個網官方APP,體驗更多專業、正品、低價的運動裝備及健康產品!
期待你一直堅持運動,成就更好的自己!
優個小優為你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