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外置感的內置!紅雙喜301Z底板評測
發布時間:2024-01-26
前言:紅雙喜301系列底板,是喜歡國產底板球友不斷嘗試的經典底板,今天我們的老朋友Shayne為大家帶來紅雙喜301Z底板的親測,供大家參考。
作者:Shayne 來源:Shayne的乒器庫
正手NEO橙省39度2.1mm(一遍有機上板),45.1g;
反手VICTAS VJ>07 Stiff MAX,44.7g;
整套175.5g,重心偏板頭,175揮著像180。
301Z或許代表了紅雙喜做內置求變的一項嘗試,我愿稱之為“外置感的內置”。把內置做得有外置的味道有很多種辦法,突出的也是外置板所具有的不同的性能特征。
像龍五X、競技者Power,是把面材力材減薄、大芯加厚,使得纖維在底板整體中的實際位置更接近外置。
像張本智和ALC,則是一方面引入局部形變為主的藍芳碳,另一方面調整面材力材的持球性能,使得它在吃球時如同外置一樣快進快出。
而301Z的外置味道是另一種:我認為,它要制造的是在快速觸球擊發時如外置底板一樣的支撐能力。
由于我沒有打過市場版301,我只能將它想象為301Z的面材力材加上數字301纖維的稍弱化版。這樣一塊301,一定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小力量擊球時的粘滯感、甚至軟塌感。
這是因為,紅雙喜在市場版301系列(一共四塊)上,完全沒有引入對于字母數字系列而言決定性的面材力材壓制技術。
換言之,市場版301系列在沒有打到纖維的時候,球吃進的是松散的、品級不高的木材。在近中臺激烈的多板相持中,動作很難做得很大或很完整,而表面不扎實的結果就是支撐不夠,出球方向不可預料,板子顯得發空或者發悶。
如果說301X是通過減薄面材力材來解決這個問題,301Z則走了一條很清奇的思路。它沒有改變面材力材,但是把纖維做得更“板實”了。這種做法可能從301T就開始了,但301Z相對來說沒有那么彈。
這個所謂的Z纖維,只有一點和蝴蝶的ZLC相似,那就是形變幅度小,在很小的形變幅度里就能獲得巨量的支撐。
但是,如果只是在纖維上做加強,而不相應調整木層的性能,板子的手感就會顯得有些混沌,從木層到纖維就會出現一定的斷檔感。
這就是在301Z上發生的事情。上一次我遇見這種事情,是試打上市不久的勁極7X,那塊板子幾乎沒法打,又僵又重。我原本擔心301Z重蹈覆轍,沒想到它以一種劍走偏鋒的方式展現出了超出我的預期的性能。
透到纖維之前,雖然木層支撐不強,但是來自下層纖維的支撐很早就能感覺得到。此時覺得在打一塊壓得很實但是手感偏“干”的七夾板(如斯佐科斯)。
而透到纖維之后,頓時覺得有個二愣子上場了,不由分說就是一頓“剛”(這里特指Z纖維的剛性)。
此時手感上又會覺得偏“濕”,持球時間變長了,但與此同時纖維仿佛硬竹子一般給予持續的支撐,使得球不會陷得很深,總體來說造成了一種“淺而慢”的持球效果。
這種持球效果特別適合小框架發力、但是需要足夠的時間來制造旋轉修正弧線的人。
聽起來這似乎是矛盾的,可它就這么發生了:如果能夠頂住手感上那種怪怪的藤條感,用外置的動作去打301Z,竟然可以打得既準確又有勁。
正手的橙省可以說是進一步加重了這里說的藤條感,擊球時很難有“脆透”的反饋。但是客觀地說,它卻在很大程度上抹平了斷檔的問題,增加了手感反饋不夠的情況下出球的容錯率。
反手的V07可以說仍然是忠實地在做自己,一如既往地能穩能暴。
如果從實戰得分來看,301Z一點都不差;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我對于如何得的分都是懵的。
究其原因,在纖維上堆支撐,或許可以增加出球的質量,尤其是小框架下快弧打法的質量,但是手感畢竟還是需要木層的配合。
考慮到同價位別家類似結構底板的用料,紅雙喜也許真的要反思一下。在這條路上走到黑,做出的可能就是類似于綠巖羊的東西。

優個價 ¥415 市場價 ¥580 立即購買

作者:Shayne 來源:Shayne的乒器庫
器材參數:
板重:85.7g;正手NEO橙省39度2.1mm(一遍有機上板),45.1g;
反手VICTAS VJ>07 Stiff MAX,44.7g;
整套175.5g,重心偏板頭,175揮著像180。

評測正文:
301Z或許代表了紅雙喜做內置求變的一項嘗試,我愿稱之為“外置感的內置”。把內置做得有外置的味道有很多種辦法,突出的也是外置板所具有的不同的性能特征。

像龍五X、競技者Power,是把面材力材減薄、大芯加厚,使得纖維在底板整體中的實際位置更接近外置。
像張本智和ALC,則是一方面引入局部形變為主的藍芳碳,另一方面調整面材力材的持球性能,使得它在吃球時如同外置一樣快進快出。

而301Z的外置味道是另一種:我認為,它要制造的是在快速觸球擊發時如外置底板一樣的支撐能力。
由于我沒有打過市場版301,我只能將它想象為301Z的面材力材加上數字301纖維的稍弱化版。這樣一塊301,一定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小力量擊球時的粘滯感、甚至軟塌感。

這是因為,紅雙喜在市場版301系列(一共四塊)上,完全沒有引入對于字母數字系列而言決定性的面材力材壓制技術。
換言之,市場版301系列在沒有打到纖維的時候,球吃進的是松散的、品級不高的木材。在近中臺激烈的多板相持中,動作很難做得很大或很完整,而表面不扎實的結果就是支撐不夠,出球方向不可預料,板子顯得發空或者發悶。
如果說301X是通過減薄面材力材來解決這個問題,301Z則走了一條很清奇的思路。它沒有改變面材力材,但是把纖維做得更“板實”了。這種做法可能從301T就開始了,但301Z相對來說沒有那么彈。
這個所謂的Z纖維,只有一點和蝴蝶的ZLC相似,那就是形變幅度小,在很小的形變幅度里就能獲得巨量的支撐。
但是,如果只是在纖維上做加強,而不相應調整木層的性能,板子的手感就會顯得有些混沌,從木層到纖維就會出現一定的斷檔感。

這就是在301Z上發生的事情。上一次我遇見這種事情,是試打上市不久的勁極7X,那塊板子幾乎沒法打,又僵又重。我原本擔心301Z重蹈覆轍,沒想到它以一種劍走偏鋒的方式展現出了超出我的預期的性能。
透到纖維之前,雖然木層支撐不強,但是來自下層纖維的支撐很早就能感覺得到。此時覺得在打一塊壓得很實但是手感偏“干”的七夾板(如斯佐科斯)。

而透到纖維之后,頓時覺得有個二愣子上場了,不由分說就是一頓“剛”(這里特指Z纖維的剛性)。
此時手感上又會覺得偏“濕”,持球時間變長了,但與此同時纖維仿佛硬竹子一般給予持續的支撐,使得球不會陷得很深,總體來說造成了一種“淺而慢”的持球效果。
這種持球效果特別適合小框架發力、但是需要足夠的時間來制造旋轉修正弧線的人。
聽起來這似乎是矛盾的,可它就這么發生了:如果能夠頂住手感上那種怪怪的藤條感,用外置的動作去打301Z,竟然可以打得既準確又有勁。
正手的橙省可以說是進一步加重了這里說的藤條感,擊球時很難有“脆透”的反饋。但是客觀地說,它卻在很大程度上抹平了斷檔的問題,增加了手感反饋不夠的情況下出球的容錯率。
反手的V07可以說仍然是忠實地在做自己,一如既往地能穩能暴。
如果從實戰得分來看,301Z一點都不差;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我對于如何得的分都是懵的。
究其原因,在纖維上堆支撐,或許可以增加出球的質量,尤其是小框架下快弧打法的質量,但是手感畢竟還是需要木層的配合。
考慮到同價位別家類似結構底板的用料,紅雙喜也許真的要反思一下。在這條路上走到黑,做出的可能就是類似于綠巖羊的東西。

您可以在蘋果的app store或者小米、華為、應用寶等各大安卓市場搜索“優個運動”APP,即可下載最新版本的優個網官方APP,體驗更多專業、正品、低價的運動裝備及健康產品!
期待你一直堅持運動,成就更好的自己!
優個小優為你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