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你暴力它容錯!馬琳軟碳底板測評
發布時間:2024-01-26
前言:馬琳軟碳是一塊綜合性能比較好的板子,特別適合弧快打法的人使用,今天帶來shayne的最新關于馬琳軟碳的評測。
作者:Shayne 來源:Shayne的乒器庫

優個價 ¥579 市場價 ¥1375 立即購買
此次試打這塊馬軟碳的機緣,要從我的第一塊不是成品拍的底板茹林YE說起。那是2014年,40mm賽璐珞球的無機時代,YE已經開始走下神壇,但仍能一戰。它優秀的吃球感、優美的弧線、出色的二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乒乓球自此成了我鐘愛的運動之一。

旅居海外的幾年時間里,我的YE一直帶在身邊,但鮮少有機會拿出來用,想找一個球搭子太難了。在快要離開那兒回國的時候,和一位程序員朋友打了幾場球。想到之后不知還有沒有機會打球,加上回國行李實在太多,便將YE送給了這位朋友。
未曾想到,回國之后很快便拾起了乒乓球,繼續中斷數年之久的燒拍之路。如今閱板上百,卻始終沒有敢回頭去碰YE。一來,斯京接手后板面拼花都改了,已不復當年的味道;二來,面對40+塑料球,YE就像老OC一樣,確實是打不動了。
因此,這次心血來潮入一塊馬軟碳,也可說是種懷舊之舉。最使我心動的,除了和YE在結構上的相似性之外,還有它的面材——和YE一樣金黃色的安哥利。

這面材說硬不硬,但在YE上就是提供了恰到好處的脆感,對于直板來說十分友好。通過在大芯兩側加入短切碳層,馬軟碳增加了板身的支撐和出球的速度,應該說是在不改變YE基本手感的前提下,對于40+球的一種適應。包括正手使用高硬度的狂飚8,也是為了這一點。
馬軟碳一拿到手,握起來就有一種親切感,木屋亞薩卡特有的粗紋路手柄和扁寬的柄型十分適合橫打握持。
小力量下,是一種極為親切的純木手感,擺短劈長比較自如。表層吃球好,起臺內球無論正手反手都很容易,有一種隨隨便便就可以把球抄起來的感覺,但是抄起來之后的弧線沒有純木板那么高。

大約發五成力的時候可以打透碳層。高度數狂飚8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比較集中地催動出纖維的形變,這時手感上有一種很清脆的感覺,出球一速明顯增加。
在近中臺,這種加速對于打落點來說很有用,對動作幅度要求也不高,對對手構成了不小的威脅,這在純木板上是比較難實現的。
不過,從這個位置再退臺,碳層完全被打穿的時候,加速感反而會變得不明顯,應該是因為短切碳無法像編織碳或者斯蒂卡拉伸碳那樣在被打透之后繃住,而是基本上散開了。

此時板子的底勁顯得就很有限,主要是出球飛行慢,有一種拉不死人的感覺。雖然整體手感和弧線形狀類似內置芳碳板,甚至手感控制比后者更好,但馬軟碳無法提供那種繃住拉扯然后吐球的感覺。對比我最近試打的結構相近、但碳層為3K編織軟碳的尤拉帕拉丁,我覺得馬軟碳還是明顯像上個時代的產品了,沒有帕拉丁打透后托住球的那種韌勁。
板子反手的控制不錯,快撕的時候也不難把球甩出去獲得比較深的落點。飛龍的膠面掛球能力一般,但是吃進海綿之后靠海綿整體裹球造成的出球力量感還不錯。
盡管如此,海綿吃球也不是非常干脆,更多地是一種日套的柔韌感,整體性能比較中庸。如果要提升底板反手的彈擊能力,配高密德套或許也是一種選擇。
退到超過1米的地方,如果大力量撞擊,板子會有一些被打劈的感覺。雖然一速比純木好,指向性也不錯,出球終歸缺乏了一些力量感。
而如果在這個位置以摩擦為主擊球,則弧線又好像沒有純木板那么詭異,也不如像周啟豪45這種偏重旋轉的纖維板。
總的來說,馬軟碳在塑料球時代是一塊控制見長、在近中臺有靈活作戰能力、但是退臺之后性能顯著衰減的底板,在實戰中已經不容易占到優勢。不過,在打法更暴力的人手里,它或許可以提供纖維板所難以比肩的容錯能力。對我來說,則更多地是圓了一種情懷。

作者:Shayne 來源:Shayne的乒器庫
器材參數:
板重86.3g。配置:正手狂飚8 41度2.2mm,49.7g;反手亞薩卡新飛龍中軟MAX,43.3g。整套178.9g。
評測正文:
此次試打這塊馬軟碳的機緣,要從我的第一塊不是成品拍的底板茹林YE說起。那是2014年,40mm賽璐珞球的無機時代,YE已經開始走下神壇,但仍能一戰。它優秀的吃球感、優美的弧線、出色的二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乒乓球自此成了我鐘愛的運動之一。

旅居海外的幾年時間里,我的YE一直帶在身邊,但鮮少有機會拿出來用,想找一個球搭子太難了。在快要離開那兒回國的時候,和一位程序員朋友打了幾場球。想到之后不知還有沒有機會打球,加上回國行李實在太多,便將YE送給了這位朋友。
未曾想到,回國之后很快便拾起了乒乓球,繼續中斷數年之久的燒拍之路。如今閱板上百,卻始終沒有敢回頭去碰YE。一來,斯京接手后板面拼花都改了,已不復當年的味道;二來,面對40+塑料球,YE就像老OC一樣,確實是打不動了。
因此,這次心血來潮入一塊馬軟碳,也可說是種懷舊之舉。最使我心動的,除了和YE在結構上的相似性之外,還有它的面材——和YE一樣金黃色的安哥利。

這面材說硬不硬,但在YE上就是提供了恰到好處的脆感,對于直板來說十分友好。通過在大芯兩側加入短切碳層,馬軟碳增加了板身的支撐和出球的速度,應該說是在不改變YE基本手感的前提下,對于40+球的一種適應。包括正手使用高硬度的狂飚8,也是為了這一點。
馬軟碳一拿到手,握起來就有一種親切感,木屋亞薩卡特有的粗紋路手柄和扁寬的柄型十分適合橫打握持。
小力量下,是一種極為親切的純木手感,擺短劈長比較自如。表層吃球好,起臺內球無論正手反手都很容易,有一種隨隨便便就可以把球抄起來的感覺,但是抄起來之后的弧線沒有純木板那么高。

大約發五成力的時候可以打透碳層。高度數狂飚8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比較集中地催動出纖維的形變,這時手感上有一種很清脆的感覺,出球一速明顯增加。
在近中臺,這種加速對于打落點來說很有用,對動作幅度要求也不高,對對手構成了不小的威脅,這在純木板上是比較難實現的。
不過,從這個位置再退臺,碳層完全被打穿的時候,加速感反而會變得不明顯,應該是因為短切碳無法像編織碳或者斯蒂卡拉伸碳那樣在被打透之后繃住,而是基本上散開了。

此時板子的底勁顯得就很有限,主要是出球飛行慢,有一種拉不死人的感覺。雖然整體手感和弧線形狀類似內置芳碳板,甚至手感控制比后者更好,但馬軟碳無法提供那種繃住拉扯然后吐球的感覺。對比我最近試打的結構相近、但碳層為3K編織軟碳的尤拉帕拉丁,我覺得馬軟碳還是明顯像上個時代的產品了,沒有帕拉丁打透后托住球的那種韌勁。
板子反手的控制不錯,快撕的時候也不難把球甩出去獲得比較深的落點。飛龍的膠面掛球能力一般,但是吃進海綿之后靠海綿整體裹球造成的出球力量感還不錯。
盡管如此,海綿吃球也不是非常干脆,更多地是一種日套的柔韌感,整體性能比較中庸。如果要提升底板反手的彈擊能力,配高密德套或許也是一種選擇。
退到超過1米的地方,如果大力量撞擊,板子會有一些被打劈的感覺。雖然一速比純木好,指向性也不錯,出球終歸缺乏了一些力量感。
而如果在這個位置以摩擦為主擊球,則弧線又好像沒有純木板那么詭異,也不如像周啟豪45這種偏重旋轉的纖維板。
總的來說,馬軟碳在塑料球時代是一塊控制見長、在近中臺有靈活作戰能力、但是退臺之后性能顯著衰減的底板,在實戰中已經不容易占到優勢。不過,在打法更暴力的人手里,它或許可以提供纖維板所難以比肩的容錯能力。對我來說,則更多地是圓了一種情懷。
您可以在蘋果的app store或者小米、華為、應用寶等各大安卓市場搜索“優個運動”APP,即可下載最新版本的優個網官方APP,體驗更多專業、正品、低價的運動裝備及健康產品!
期待你一直堅持運動,成就更好的自己!
優個小優為你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