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大體重?什么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大體重?
發布時間:2024-04-11
「大體重」是個相對概念,更嚴謹的定義應該為兩點:
1. 體重偏高,運動時身體組織需要承擔更高的負荷;
2. 肌肉和關節力量較弱,無法為動作提供足夠且持續的支撐。
先說第一點。
同樣是70公斤的體重,對身高175cm的A跑者來說就是勻稱標準,對身高160cm的B跑者來說就有些過高,需要考慮減重。這點放在男女跑者上更加明顯,男性的肌肉量通常比女性更高,身高體型接近的異性,體重往往也有很大差異。
所以只用單獨的體重數據判斷是否「大體重」并不靠譜。何況除了身高外,還有體型、更多身體其它健康數據沒有考量在內。
比較基礎的判斷公式,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 / 身高(厘米)2
計算數值在18.5 ~ 23.9間正常,24.0 ~ 27.9過重,超過28就屬于肥胖了。
比如上面提到的A跑者,其BMI=22.9,正常;B跑者的BMI=27.3,過重。

——當然BMI只是非常粗略的判斷方法,它沒有考慮脂肪的分布(是更多聚集在皮下還是包裹在內臟周圍?)、缺少身體健康因素、也無法告知肥胖或偏瘦出現的原因,所以數值會有很高局限性,僅供參考。但數值如果過高,就說明身體需要承擔更高的負荷。
(近年BMI還有另外幾種計算公式,諸如體重(公斤) X 1.3 /身高(厘米)X 2.5,在計算時可以多嘗試不同公式,取中間數值。)
體重偏高也不僅僅只出現在高體脂(即多數人認為的肥胖者)人群里,有健身習慣、尤其追求身體大肌肉量、大圍度的運動者,體重往往也比較大。

那么在跑步過程中,高頻且長時間的進行重復動作,膝踝關節及肌肉同樣會承受很高的負荷——畢竟跑動中每一步落地,無論使用怎樣的落地方式、跑姿多么“科學”,身體重量最終還是會作用到肌肉與關節上。
體重越輕,這個負荷肯定也會小得多。
在 男生健身真的可以變好看嗎? 中我們提到過曾經的馬拉松職業選手瑞恩·霍爾(Ryan Hall),相比職業生涯期的偏瘦身材,退役后瑞恩·霍爾進行了大量的增肌訓練,體重一度達到近90公斤,同樣屬于大體重跑者的范疇了。
當然此后他又進行了減重,回到75公斤左右。

第二點,「肌肉和關節力量較弱,無法為動作提供足夠且持續的支撐」,興許才是評估大體重更為重要的要素。即便它并沒有直接提到體重。
跑步動作比較簡單,身體每部分肌肉成千上萬次的收縮,關節受到的沖擊也是很規律且基本強度一致的。那在這樣的持續重復動作下,肌肉(在負荷阻力下)可以持續多久的能力,就很大的決定了跑步的質量——一旦肌耐力下降,動作就會出現扭曲變形,身體不應該的代償部位出現,很多關節承受不應承擔的重量。那么傷病也就不遠了。

關節的力量水準也是如此。
精英長跑選手通常有較低體脂率和看起來非常纖瘦的身材,然而他們的力量水準其實很高,神經能募集的肌肉量很大。
對身體素質較弱的初跑者,和體重較大的跑者來說,相對于他們體重,需要的肌肉耐力及關節力量往往偏弱。
所以在一些裝備推薦上,我們也更建議這類跑者選擇有更高支撐性和保護性的鞋款。

這也是關于跑步,老生常談的一點,保持較低的體脂率,控制體重在合理范圍可以讓你跑得更輕松,經常進行力量訓練,則有助于你跑得更快并避免傷病出現。
您可以在蘋果的app store或者小米、華為、應用寶等各大安卓市場搜索“優個運動”APP,即可下載最新版本的優個網官方APP,體驗更多專業、正品、低價的運動裝備及健康產品!
期待你一直堅持運動,成就更好的自己!
優個小優為你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