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單板滑雪裝備“硬度”問題
發布時間:2015-01-15
單板滑雪愛好者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關于器材硬度的問題,說實在的硬度這些問題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是還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家了解單板裝備的硬度問題。
單板滑雪裝備之雪板的硬度
有人在選雪板時有時會問,玩花樣時用什么硬度的雪板,偏滑行時用什么硬度,刻滑時要用什么硬度的雪板。我覺著這里有一個誤區,那就是硬度和彈性是兩個指標,但是我們把它混為一談了。其實正確的描述應該是根據玩法選擇彈性,根據體重選擇硬度和長度,根據身高和玩法來調整長度的幅度。
彈性和硬度本來就是不同的兩個指標,硬度是有標注標準的,所以廠家會標注硬度值,但是彈性沒有一個標注標準,只能是靠實際體驗。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家開始不標注硬度具體的值,而是給一個硬度的范圍,比如Burton,新款都不再標注硬度值了,只有一個柱狀圖來標明硬度范圍。而且單板的硬度在整個長度范圍上不是均勻分布的。對于純雙向(Twin)的公園型雪板來說,板頭板尾的硬度相同,但比板腰的硬度稍微軟一點點,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帶來更好的操控性和技巧的靈活性。對于定向或者有指向或者單向的滑行類回轉類的雪板來說,板頭到板尾的硬度都會有變化,板頭稍軟,板腰最硬,板尾比板頭稍硬比板腰稍軟,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帶來前端的切割能力和尾端的更好的彈性表現,當然這個之間的差異通常只有0.5~1,這個硬度差異也可以減少部分板頭板尾的失諧振動以及抑制抖動產生的共振(其實更多這些振動的吸能和抑制是靠減震系統提供的)。
另外,新的單板的硬度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才能完全的“放開”的,也就是說新板都有一個磨合和釋放的過程,這個過程完成之后,板頭板尾的硬度會比新板的時候稍軟,但彈性會比新板的時候更彈。但也有像Burton的預先磨合技術,在雪板出廠之前就把雪板的彈性完全釋放好了,那么新的雪板就省去了磨合環節,直接達到最佳的使用狀態。
形變彈性和硬度這兩個指標,按照正常的情況下是有相符的關系的,一般情況下,硬度大的形變彈性強,硬度小的形變彈性會稍弱,但雪板的彈性表現就不一定了。
比如有的用來呲桿的JIB類型的雪板,故意的設計成硬度很軟,彈性不特別彈,目的就是為了在上道具時能夠更容易的拉起來和彈跳起來,但在鐵桿上又不產生過多的彈性的反饋振動(就像彈簧那樣的反復),讓雪板搭載在軌道上時更穩定(比較典型的像Stepchild 的JIB,是很有特點的彈性)。
但有的Park雪板,硬度也不大,但是非常的彈,就是為了在公園地形和道具上能夠讓Ollie和Nollie更輕松更好控制(典型的像Lobster的Park,非常的彈,但是不硬)。
有的雪板很硬,但是彈性也被調教的非常強,這種類型的雪板一般用在半管項目和大的跳臺上,目的是為了在高速下獲得更高的高度,以及落地的穩定和操控性(比較典型的像Burton的Custom X)。
有的雪板很硬,但彈性被調教的很一般甚至很差,這樣的雪板一般用在競速比賽和越野賽中,目的是為了在高速滑行中擁有更好的穩定性和吸收振動和控制能力,在Cross比賽中通過波浪道時能夠充分吸收來自板底的反彈,讓雪板貼近地面更快的通過追逐賽道,而不是被彈到空中造成滯空而浪費時間。(所以有時有人會問我純滑行的雪板,追逐板能否兼顧跳臺,花樣,野雪等等,我會堅定的說,不能,用價格上萬的追逐板玩花樣,太浪費東西了,呵呵。)
粉雪和爛雪也要考慮不同彈性和硬度的雪板,深粉里面要用硬度中等稍軟,彈性好的雪板,這樣更容易拉起來提供更多的浮力并且借助松軟的支撐來彈動飛舞(比較典型的像Bataleon的Camel Toe)。而爛雪里需要用硬度中等偏硬的,彈性好的雪板,這樣才能更好的切開稍硬的雪層又會有更多的蹦跳的樂趣。所以Powder類型的雪板,硬度都不是很大。霍霍野雪的雪板硬度大了反而不好玩。硬度適中,配合野雪的板型再加上一個燕尾,這樣的野雪板就會有汽艇破浪的感覺。
雪板的彈性配置更多來自雪板的板芯選材,配合玻璃纖維夾層對能量的傳導,有的還要考慮到減震層對板芯彈性的影響。各個廠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配方和設計。所以即便是根據硬度具體標注的值去判斷雪板的硬度和彈性也是不全面的。具體的表現還是要靠自己親自去試去評測。雪板的硬度標準,也不是單純靠數值能夠完全表現出來的,在不同的品牌,甚至同樣品牌的不同類型的相同硬度標注的雪板里,實際硬度的表現都略有不同,同品牌不同類型的相同硬度和實際差異跟雪板的具體配置有關,比如板型,板刃,減震系統的不同都會對實際硬度產生影響。不同品牌的相同硬度的雪板的硬度差異,更多和板型有關,比如Bataleon的TBT板型技術對板頭板尾固定器安裝位區域的硬度就有一點微小的影響,還有那些加厚固定器位或者削薄板頭板尾位置的板芯的技術,比如Nitro的WHIPLASH和Reflex板芯技術,還有GNU的酸黃瓜技術(pickle)這種不對稱技術,都會對硬度產生影響。
單板滑雪裝備之雪鞋的硬度和支撐性
選擇雪鞋也是讓人很頭疼的事情,特別是在鞋號大小方面,雪鞋的大小的選擇,最好的辦法就是帶上滑雪時穿的厚襪子和固定器去親自試。今天不討論鞋號,就討論硬度。
雪鞋的硬度有的廠家是明確標注的,大部分廠家也只是提供一個雪鞋的適用范圍,不會具體標注硬度。更不會說明具體的支撐結構。但是我們自由式的單板雪鞋(俗稱軟鞋)相比競技式的單板雪鞋(俗稱硬鞋)在硬度方面的產生影響差異沒有那么懸殊。各個廠家同類型之間的雪鞋基本從性能角度來看,差距不會特別的巨大。
雪鞋的硬度也是跟玩法有關系,但還是要看雪鞋的支撐結構配置。
一般來說,玩花樣,為了保證腳踝,腳腕的靈活性以及提高容錯性和舒適度,要選擇稍軟一點的,重量稍輕一點的,支撐結構為花樣而設計的雪鞋,鞋底要柔軟,落地會很舒服。這個道理,玩滑板的人會體會很深,在拉板和踢板的過程中,腳踝要能靈活的轉動才能在很短的滯空時間里快速的完成動作。單板的技巧性玩法也是一樣的,很多要用到腳踝部,但單板雪鞋還得提供足夠的支撐來維系滑行所需。所以花樣雪鞋支撐設計,會考慮到小腿部分的貼合和腳踝部分的靈活之間以及之間的人體工學關系。花樣雪鞋的彈性表現屬于很彈,反應靈活,但反饋不過度敏感的。反應靈活的意味著你發力的時候,雪鞋能夠很好很迅速的把這個意識傳導到固定器和雪板上。反饋不過度敏感,意味著容錯性很高,即便有微小的瑕疵也不至于過度的傳導回身體從而直接影響身體的姿態放大這種錯誤,又能夠讓身體很快的有反應從而對動作進行修正。但花樣雪鞋里面,也不乏硬度很高的奇葩,比如NW的Prophecy,硬度為9的花樣雪鞋。這種鞋子是為Pro的那種能量爆發型而設計的,在腳踝部分有碳纖加固的支撐,在小腿部分的結構很貼合,雪鞋非常的跟腳。但整體的支撐設計還是花樣款式,沒有把腳踝腳腕固定死,而是提供了足夠的彈性和柔韌性讓這個部位活動靈活。
全能款式的雪鞋,對于這個全能的概念,也有一點誤區,有人認為全能就是全不能,玩什么都能玩,但是玩什么都不精。其實雪鞋這個裝備,不像雪板,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玩法擁有好幾塊雪板,每次想玩什么就換什么。雪鞋有時候帶好幾雙去雪場來回換鞋是不太現實的一件事。一款好的全能鞋,其實在跳臺和全地形的公園以及Freeride時,甚至在Cross里面,野雪里面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大跳臺要求雪鞋的支撐要足夠強,這樣落地和起跳才夠安全,但是跳臺里面又包含了技巧性的動作,雪鞋過于僵硬沒有靈活性,反而更容易受傷。全地形的公園和FR,Cross,道外的野雪,這些玩法里都含有起跳和落地的成分,都有技巧表現的地方,那么就要兼顧雪鞋的支撐能力和靈活度。一款好的全能款雪鞋就能夠同時提供這兩方面的需求,而且好的全能款雪鞋也不一定是硬度中等的,有的時候硬度會非常的大,比如Burton的Driver X,硬度是10,但是它穿起來并不累,這個硬度帶來的是優秀的支撐和良好的彈性,但它的靈活度也被設計的非常精巧,能夠提供在強大的爆發力下足夠的靈活和穩定的支撐,更有安全感,正因為這些精致的設計,所以這種全能款的雪鞋價格也很高。
純滑行的雪鞋,特別是Freecarve的軟鞋,基本是沒有什么可以選擇的,一般到了這個時候都會想用硬鞋玩兒了。如果純滑行的玩法,還想用軟鞋,那么就只能選擇Freeride類型的雪鞋來“湊活”了,這種湊活其實對于我們普通的玩家,也足夠了。能夠FC的雪鞋,要支撐足夠的強,并且反應和反饋都要非常靈敏。這樣在高速的彎道中才能提供細膩的控制,并且足夠的安全。由于基本上是在道內,并且不騰空玩技巧,所以軟鞋在這種地方沒有優勢。在這里面還有一個類型的就是登山滑雪和Big mountain這種專注于道外滑行玩法,也要用支撐好的FR雪鞋或者全能款雪鞋,并且對雪鞋的大底有更高要求,要能提供很好的攀爬和抓握能力,在支撐上也不能過度的僵硬,這樣在道外的崎嶇的路面能夠走很遠也不會很累,在冰面上攀爬也能獲得足夠的摩擦力。
單板滑雪裝備之固定器的硬度
固定器硬度的選擇和雪鞋其實很像。固定器分類沒有雪板分類那么的細膩,或者說國內固定器的品牌和類型還沒有達到像雪板那樣的分類那么明確和具體。這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運動的推廣,以后也許會出現更加明確的分級。目前我們市面上的固定器,基本分為了花樣款和全能款,頂多在這個基礎上有偏FR的性能,但沒有專門的FR款和FC款的固定器。
花樣款的固定器,其實追求的是輕彈的感覺,以及良好的減震系統,硬度不用太大或者硬度可以分級調節或者自適應(Rome的TARGA就很典型自適應調節背板硬度反饋,但是Targa是屬于全能款式,并不夠輕巧)。這樣的配置,容錯性高,兼容性好,腳部關節部分靈活性強,能夠跟隨動作進行必要的形變,傳遞扭力的時候具有緩沖傳遞的效果(不像硬度大的是一下子就傳導,沒有一個積攢的過程,有點像發條的道理,在扭轉時發條的效果會更有助于扭力的傳遞),受控性更高,容易發力,容易控制,柔軟的性質也提高了減震的效果。但在高速和大的離心力的情況下,支撐力不足,反應慢,形變過大會影響高速時或者大的力量時動作的維持。所以花樣款的固定器,不太適合Freeride的玩法。
全能款的固定器,目前市面上見到的多數也都是屬于全能款偏花樣的固定器,也同樣適合全地形的公園、跳臺、半管等等類型玩法。這種固定器在設計時考慮了更強的支撐結構,更加靈敏的反饋,更加直接的力量傳導,更好的彈性,這些設計目的是為了提高承受能力,特別是瞬間爆發的那種能量承受和傳導。用全能款的玩花樣,對滑手的力量和技巧要求都更高。但全能款就像全能款的雪鞋一樣,不是全不能,而是真全能,在道內道外,公園全地形,野雪追逐道,基本所有的地形,用全能款就可以通吃。當然這里要和我們所選擇的雪板相配合才可以。
全能款偏滑行的固定器或者FR的固定器,不得不提一個品牌那就是Flow,Flow有表現很爛的很廉價的快穿固定器,也有表現很牛的全能款快穿固定器,還有SP,SP敢和Catek合作推出全能款FR快穿固定器,SP自己也擁幾款全能款偏滑行的快穿固定器。所以在Freeride固定器這個領域里,快穿固定器占了很大的份額,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及的品牌就是Ride,它全能款式和FR款式在老外的心目中屬于性價比最高的固定器,但Ride在國內感覺屬于中端偏低端的產品,原因我覺著還是沒有全系列的引入和全面的測評。FR的固定器與雪鞋配合,會提供的更好支撐,在高速滑行過程中能夠將力量更直接的傳導到雪板上,并提供維持姿態的有力的支撐結構,保護踝部和腳腕部分的不至于產生過度的形變,在高速下或者離心加速度大情況下起到最關鍵的支撐和傳導,以及安全保護的作用。但是,這種類型的固定器,太過靈敏,對動作的容錯性差,基本沒有糾錯的反應和時間,傳導性太直接,對技術姿態的準確性有很高的要求,支撐結構也造成不能提供靈活的踝部空間,用來做受控的發力,扭轉等等對固定器產生的形變,這也是Freeride的裝備不適合新手或者花樣的玩法原因。
Freecarve固定器,全世界也只有Catek曾經出過一款軟鞋FC的固定器,曇花一現,因為銷量和后來帶來的官司,早成為了昨日黃花,或者說是收藏品了。所以對于軟鞋刻滑,只能找一款Freeride的固定器來用了,好在FR的固定器對我們而言也足夠玩了,再追求效果,那就用硬鞋+競速金屬固定器吧,軟鞋在FC里面沒有任何優勢,和硬鞋完全是兩個層次。
還有單獨要提一句的就是碳纖維的固定器,有的碳纖固定器并不一定最適合滑行,特別是Freecarve,因為對于碳纖維的性質而言,靈敏度很高,傳導性很準確,但是如果是單純的碳纖做背板,就會顯得薄脆,在需要大的支撐力和瞬間應力(寸勁)的情況下,純的碳纖的背板就不夠結實了。所以碳纖背板固定器一般是全能款,或者花樣款居多,純滑行的款沒有(得獎無數的白金選擇碳纖固定器Union的Charger也其實也不屬于純滑行款,也是全能款,但是它在競技比賽中的成績表現最好,但是競技比賽中是不考慮耐用度的,能完成一圈比賽就足夠了,所以民間玩斷了 Charger的人和MC的人也大有人在)。在這里要提一下Nitro的Machine和Darke的PODIUM FF,它們都考慮到了純碳纖的硬和脆的矛與盾,所以這兩款的碳纖背板,都是加了料的,或者是用ABS先做好了支撐結構的,從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耐用度。
寫了這么多,給選擇單板裝備增加了一點點透明度,我只是在分析,所以希望商家店長還有業內老大不要在雪場用硬度最大的裝備追著砍我。
優個網運動商城 - 滑雪裝備
歡迎大家登陸優個網相關頻道
滑雪頻道http://www.jzrsrc.com/huaxue.html
滑雪服套餐:http://www.jzrsrc.com/pricelist/huaxuefutaocan.html
skullcandy耳機: http://www.jzrsrc.com/pricelist/skullcandy.html
更多滑雪?;顒?、資訊以及優惠信息,歡迎加入優個網滑雪福利QQ群:421827721
特別聲明:本文除來自本站的原創外,其余均轉載自互聯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及所屬媒體所有!本站刊載僅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告知!本站立即刪除。
您可以在蘋果的app store或者小米、華為、應用寶等各大安卓市場搜索“優個運動”APP,即可下載最新版本的優個網官方APP,體驗更多專業、正品、低價的運動裝備及健康產品!
期待你一直堅持運動,成就更好的自己!
優個小優為你加油!

相關資訊


熱門資訊
本文提及的相關商品




